列印 | 關閉視窗
 
人工智能技術將改變醫療業
發佈日期:01/12/2017
消息來源:新華網
當前,在現代醫療領域,生物3D打印、手術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正改變著醫療手段甚至醫療模式,並將推動醫學發展,重塑醫療産業。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17年北大醫療創新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圍繞醫療前沿新技術研發及轉化應用等問題開展了深入探討。
 
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先進制造的重要技術手段,生物3D打印技術已經可以打印出人類皮膚、血管、骨骼甚至甲狀腺。「生物3D打印是工程、材料、信息、生命科學和醫學等諸多大學科的交叉,為個性化醫療提供了必要的共性核心技術。」清華大學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上普博源生物科技董事長孫偉説。
 
目前,生物3D打印技術研發關注的不是細胞,而是基于細胞集成的單元,構建體外生命系統、微生物組織、生命機械,如細胞機器人、器官芯片、類人芯片等。將細胞打印技術和微流裝置制造技術交叉融合,或為復制組織器官和制造「芯片人」提供重要技術手段。未來,生物3D打印技術可以打印出具有生物功能的人體活性組織,帶動數字化診斷、個性化輔助醫療、藥物開發、細胞工廠等更多關聯産業的快速發展。相關研究機構預測,生物3D打印的初級應用是細胞三維培養,其次是藥物測試,終極目標則是全器官構建。到2024年,市場容量將達到60億美元
 
醫療健康領域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之一。醫療機器人北京市工程實驗室主任、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董事長張送根介紹,手術機器人自1985年在美國誕生以來發展迅速,已佔全球醫療機器人份額的60%以上;亞太地區手術機器人市場增速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從技術等級上看,手術機器人現階段還處于機器人輔助、無自動化、任務自動化階段,未來將向條件自動化、高度自動化、完全自動化發展。使用手術機器人具有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微創切口長度短、軟組織損傷小等優勢,但也面臨醫學倫理、手術事故責任判定等問題。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骨科疾病將呈爆發式增長,手術機器人大有用武之地。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腎內科于峰主任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發展,醫院要重新考量新模式下的醫療系統。該院已經運用人工智能系統協助開展醫生培訓,作為有效提升醫生專業水平的重要工具。

生物3D打印、人工智能等前沿新技術如何加速走
向産業化,涉及法律、人才、資本、技術和市場眾多創新要素的動態配置與整合。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聯席院長楊壯認為,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當下,「産學研政投」應該逐漸融合、形成合力,以促進健康領域科學技術迅速發展。
 
北大醫療任甄華副總裁表示,醫療新技術和新模式將改造現有醫療態勢。未來,北大醫療將成立創投基金,孵化新領域新技術,重點關注分子診斷及檢測服務、數字醫療、生物創新藥領域的尖端技術。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