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关闭视窗
 
扭出书本新玩味 致力推广香港书本艺术
发布日期:21/11/2017
消息来源:文汇报
 
小小本子的异想世界-香港趣「志」系列(之一)
在香港,有一群人,正用书本默默地做实验。他们试图跳出传统框架,打破他人对书本的既定概念,为书本来一场彻底改革,让人明白到原来书本也可以有无远弗届的想像。除了把崭新的概念赋予读者外,在这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中,这些小小本子成了年轻一辈抒发个人意见的一个渠道。本版将一连两期,带领读者聆听实验者的心声。

打开书、看内容、合眼缘、买下来--这是我们买书的固有模式。对于书本的形象,也许仅限于规规矩矩的长方体,有封面,有内页。可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书本原来不只在书店的书架上出现,而是可用代币在扭蛋机里扭出来,而且扭出来的书本的样子竟是颠覆传统,那这种未知的惊喜又会否为你带来另一番体验呢?

扭蛋里的书子,除了是制作人的一场实验外,更为展现书本艺术(book art)的概念。在香港,书本艺术是一个颇新的概念。对很多人来说,何为书本艺术,脑里压根儿没有答案,而《蛋志》的出现,就尝试填补读者脑子里的那片空白。下次当我们谈到艺术时,除了想到绘画、雕塑等,不妨说一句,原来书本也可有艺术!

「香港试搞,why not?」
努力实验的背后,只因突发奇想的一刻。「我在2011年到日本进修,跟装帧大师山崎曜学习做书,当时在神保町的书店街上,有店子设了售迷你书的专柜,我看到书店门口有部扭蛋机,专售迷你书,因手工不复杂,内容亦简单,所以只售100日元。」《蛋志》创办人黄天盈(Tiana)如是说。回港后,Tiana对神保町的扭蛋机念念不忘,便想:何不把这有趣的概念搬到香港,搞个精致的香港版试一试?就这样《蛋志》便出世了,如今,小蛋子五岁多了,是双月刊,由最初无地方肯寄卖,到现在不但kubrick、PMQ等地有寄卖点,更带港人的创意,出走到内地、台湾及新加坡。

现时《蛋志》约有三十名「蛋员」,每一期由八名蛋员(包括Tiana)轮流设计及制作书籍,每期以一个字为主题,总共发行约160本,到现时已经发行至第32期。小小的蛋子里,只要作品可以放得入45毫米的扭蛋里,作者便可以自行发挥创意小宇宙,就每期的主题,把自我想法放进这蛋子里,随缘地交到读者手上。

「《蛋志》,走多远是多远吧!」
书本形式,何需拘泥?望眼前的书本,记者一面疑惑,究竟眼前的作品,还算得上是书吗?制作形式不规限,使用材料不拘泥,大概就是名副其实的在书本上玩艺术。据Tiana介绍,《蛋志》每期都有不同主题,过往的主题有「后」、「星」、「梦」等,而最近一期则为「空」,读者们,如果你们是蛋员,会透过怎样的形式表达「空」呢?

陶瓷、轻黏土、玻璃等等,对于蛋员而言,材料的使用一切皆有可能。蛋员一直默默做实验,打破传统,挑战底线。当然,除了大玩形式外,小小本子更是年轻一辈表达与宣泄自我的渠道。为何设计师要穿全身黑衣?工作上满腔怨气,无处可诉?对身边的「战友」有不满?那就借小本子的嘴巴,勇敢说出来吧!

这些小小本子,背后无论是编辑还是发行,均大有学问,《蛋志》营运五年多,一路走来并不容易,然而Tiana表示走得多远便走多远,因为《蛋志》也是为他们留下了很多快乐的回忆。「有人会赞赏我们的作品,有人会赞赏《蛋志》意念,很满足!」

「有纸才是书?」
在香港,书本艺术尚未形成主流,画作、雕塑及摄影均可作为艺术媒介,而鲜有人用书做艺术创作。对此,本身修读painting出身的Tiana心里有个疑惑,为何不能用书做媒介呢?平时做艺术创作时,Tiana自言是一本正经,但一去到《蛋志》创作时,就有很多想法,于是便索性把自身的艺术创作背景与书本艺术结合,大玩crossover。Tiana表示在读书曾认识外国的书本艺术家,会以书本作为艺术创作媒介,在香港则鲜有所闻,于是这些年她一直努力研究书本艺术。

在香港,书本艺术是一个颇为brand-new的说法,然而,在外国则很流行,而Tiana告诉记者,外国会把书本艺术归类为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类型,而在香港,目前的书本艺术暂未流行,更遑论拥有自己的一块版图。推广书本艺术数年,Tiana始终不愿意为书本艺术下个定义,因为每个人也可有自己的一套解读。「我认为只要有书本的元素,某程度上都可以称得上为书本艺术,我会凭经验及感受,判断那是否可定义为书。」除了小扭蛋中可捧在手心的书外,Tiana亦积极挖掘书本其他的可能性,例如会用绢布当成纸页,在上面书写,然后把其吊起来,又或者把字粒贴在墙上,把墙当作纸。「谁说有翻页,才称得上是书本?于我而言,只要有基本的阅读过程,那就可算是书了。」

 

 
  关闭视窗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条款 | 免责声明 | 辅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权利。
使用本网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