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報告
發佈日期:11/10/2022
消息來源:零壹財經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汕頭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等共同承辦的「2022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在廣東省汕頭市召開。會上,工業與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發布了其與零壹智庫聯合研發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22)》。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2022年1月,《不斷做強做優做大中國數字經濟》強調,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目前,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數字經濟在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恢復生產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探究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歷史趨勢、地域特性,探析典型省市的發展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零壹智庫通過構建數字經濟指標體系,採用CRITIC客觀賦權法確定指標權重,對全國、東中西部地區、31個省(市、自治區,不含港澳台)的數字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綜合評價,並形成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22)》(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2013年以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高速增長。2013至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由1000上升至5610.60,8年間增長了4.61倍,年復合增長率24.06%,遠超同期GDP指數增速。
 
在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技術和數字人才等五個二級指標中,數字產業化、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人才增速最快。具體而言,數字產業化指數由1000增長至3905.43,增長了2.91倍。數字基礎設施指數由1000增長至11597.78,增長了10.60倍。數字人才指數由1000增長至6440.46,增長了5.44倍。
 
分地區看,東、中、西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各有特色。東部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引擎,東部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由2013年的1218.34增長至2021年的7818.25,8年間增長了5.42倍,2013至2021年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的均值為3729.08。中部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橋樑,中部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從2013年的712.23增長至2021年的3066.77,8年間增長了3.31倍,2013至2021年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的均值為1598.77。西部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窪地,西部地區在電力和人力成本等方面具有優勢,發展數字經濟的潛力大。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從2013年的755.04增長至2021年的2855.36,8年間增長了2.78倍,2013至2021年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的均值為1565.28,數字經濟發展後勁較足。
 
從典型省市看,廣東省、北京市、江蘇省、湖南省和四川省等五省市特徵明顯。從2013年到2021年,廣東省整體增速快,基於五個二級指數綜合計算的廣東省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的增速位居全國前列。北京市數字基礎設施驅動力強,增長速度位於全國前列。江蘇省和湖南省各有特色,江蘇省數字科技指數增長快,而湖南省產業數字化增速高。四川省二級指數的標準差較小,表明四川省數字經濟發展較為均衡。
 
報告認為,提出未來幾年,中國數字經濟還將得到進一步發展。第一,數字經濟政策將不斷出台。第二,信創產業將繼續扮演數字產業化的重要角色。第三,數字人才培養將受到更多重視。
 
此外,報告的學術支持機構為:中國賽寶智庫、中山大學軟件工程學院、香港科技大學數字金融實驗室、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小組、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橫琴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天府新區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宜賓學院。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