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碳元素一直處於碳循環過程中,它包括碳固定與碳釋放兩個階段,前者是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過程,稱為碳匯;後者是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稱為碳源。在碳循環過程中,人類活動的影響至關重要,燃燒化石能源會加強碳源過程,而毀林開荒等行為則會減弱碳匯過程,從而破壞碳平衡,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氣溫升高,造成溫室效應。 國際能源署(IEA)統計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碳排放主要來自:能源發電與供熱、交通運輸和製造業與建築業三個領域,分別佔比43%、26%、17%。 BP 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13 年以來,世界碳排放量持續增長,在2019 年,全球碳排放量達到了創紀錄的344 億噸;2020 年因為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的影響,碳排放量相對於2019年有所下降,為323 億噸。碳排放的增加,對人類的影響目前能探知到的最明顯的就是地球氣候的變化, 極寒或集暖。人類的科技發展已經給地球造成重大影響,唯有人人感知、改變才能使現有狀況有所改善。 現有統計數據,2020年亞太地區碳排放量占到全球總排放量的52%,其中中國碳排放量為近99 億噸,佔比為30.7%,北美地區碳排放量的佔比為16.6%,其中美國碳排放量佔比為13.8%,達到近45 億噸,歐洲地區碳排放量佔比為11.1%。中國的碳排放已經在世界數一數二,2021 年3 月,國家領導人主持召開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研究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問題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國家領導人要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 年前碳達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對於印刷包裝行業,在用電以及用紙的行業內算是消耗大戶,為了實現國家提出的「雙碳」目標,如何減少資源消耗,會直接影響行業的碳排放指標。 國內印刷包裝行業目前已有的相關低碳性標準,印刷包裝行業作為一個萬億級的傳統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從材料到機器設備、再到工藝的標準體系,在這個標準體系中包括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還有團體標準。目前,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就是綠色印刷認證,這個認證屬於中國環境標誌認證,它的依據是與環境相關的國際標準ISO:14000 系列標準中的ISO:14024,我們國家對應的同等國家標準是GB/T 24024,具體檢查過程依據我國頒布的環境行業標準展開,比如HJ 2503—2011、HJ 2530—2012、HJ 2539—2014,實施規則也已經形成標準,也就是我們熟知的CEC-7009EL-D/0。 生產原材料方面,印刷包裝行業是紙原材料消耗最大的行業,而紙的使用關乎森林,森林是碳匯,是達到雙碳目標的關鍵所在,因為目前世界上大多行業都倡導採用節能減排(CO2)技術和零碳技術(光伏、風電、水電、核電、氫能等),而負碳技術只有生物質(森林)和CCS(碳捕捉、封存),CCS 的使用規模還很小,只有森林、草原等生物質才是負碳的主力,所以如何最合理地使用森林資源,國際社會一直在不斷探索,FSC 和PEFC 就是應運而生的兩個國際認證,它們通過對全球森林和紙製品的管理,來保證對森林的合理使用。國內有國標GB/T 35613—2017(綠色產品評價——紙和紙製品), 在印刷包裝工業互聯網平台上,GB/T 35613—2017、FSC 和PEFC 認證就可以在行業內得到推廣,因為只有拿到越多低碳認證的企業才有機會獲得更多的訂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