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2022年上半年近10%實體書店沒有收入轉型 應對直播帶貨價格衝擊
發佈日期:28/12/2022
消息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在2022中國書店大會上,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發布的《全國實體書店經營情況調研報告》(下稱《調查報告》)披露了這串數字。《調查報告》針對全國994家實體書店進行了問卷調查。

實體書店收入不振的直接原因是疫情影響,但背後的深層原因是電商衝擊下經營模式轉型艱難。
 
同一天,出版業研究諮詢服務機構百道新出版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2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下稱《產業報告》)指出,實體書店不僅要面對傳統電商常態化的低折扣競爭,更新的挑戰和更大的壓力還來自直播平台的」無底價」帶貨。
 
對於深陷困境的實體書店,《調查報告》建議,針對中小微品牌書店和大型民營連鎖書店進行重點扶持,繼續申請延續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免交增值稅政策,發放實體書店專用購書券等。《產業報告》認為,讀者線上消費習慣已經不可逆轉地強化,建議實體書店融合發展,以私域流量構建新營銷。
 
復工營業後仍無人氣
 
實體書店業經歷了2020年的斷崖式下滑後,在2021年已經緩慢恢復。《產業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有65.12%的書店銷售同比增長。《產業報告》對247家地區發協、新華書店集團、民營書店進行了問卷調研,涉及門店數量12674個。
 
在開店與關店數量方面,《產業報告》對15個一線和二線城市的數據進行梳理髮現,這些城市2021年共新開書店2326家,雖然同比下降11.86%,但新開書店數量是新關書店數量的2.6倍。但《調查報告》顯示,實體書店2022年上半年的經營形勢卻比2021年更加嚴峻。2021年全年營收100萬元以下的佔比約50.51%,2022年上半年營收50萬元以下的佔比超過56%,其中無收入的9.56%,收入10萬元以下的32.09%。
 
《調查報告》問卷調查了994家實體書店,其中非國有書店約佔60%。34.71%的書店表示,現金流已受影響,難以為繼。54.53%的書店表示已受影響,尚可維持。書店當前存在的主要困難依次為:復工營業後,仍無人氣,佔83%;因銷售萎縮,收入下滑,房租水電人工費用難以支付,佔54.53%;因疫情原因,無法正常營業,佔36.82%;因銷售萎縮,無力結算貨款,貨源無法保證,佔31.79%。
 
商業地產與書店合作走出蜜月期
 
據報導,今年以來,言幾又已經撤出了北京、廣州、廈門、杭州、西安等城市。《產業報告》調查發現,2021年言幾又一共關閉了30家書店,這些書店包括廣州K11購物中心的黑金旗艦店、北京王府中環店、上海湖濱道企業天地店、深圳KK Mall店和成都大悅城店等。
 
從這些關閉的書店所在位置不難看出,言幾又店址大多處於熱鬧的商圈和商業綜合體。而且言幾又在這些商業綜合體中以大型店面居多,如廣州黑金店近3000平方米。規模大,經營成本自然高。合約到期,商業地產最初給予的房租等減免優惠政策結束,有的還提高了租金。言幾又最後只能採取撤店自救。
 
《產業報告》認為,商業地產與書店合作從蜜月期走向冷靜,實體書店借助商業地產拓展的紅利也越來越少。隨著越來越多的書店入駐大型商業中心,各個商業中心的書店越來越同質化,無法給這個購物中心提供有別於其它購物中心的獨一無二的閱讀空間。
 
此外,由於書店盈利能力有限,沒有商業地產招商的優惠政策和政府的資金扶持,僅靠店面經營也難以支撐起在購物中心的高成本。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實體消費商圈和大型購物中心也面臨著消費者只逛不買的消費轉變,促使這些綜合商業體不斷調整和優化其功能。當消費者到書店拍照打卡的熱度降低後,書店已經不能為購物中心創造目標流量。
 
《產業報告》指出,希望書店為商業中心實現引流的目標並不現實,書店更多地起到顧客的作用。因此這些商業體對書店品牌引進的熱情消退,或者引進優惠力度減弱,轉而偏向更具有體驗業態品牌的引進。
 
直播帶貨 全網最低價
 
電商折扣的價格衝擊,是實體書店面臨的老問題。近年來,直播帶貨快速發展,成為了繼傳統電商平台之後搶占圖書市場的新戰場,連老牌圖書電商噹噹也開始直播帶貨。
 
這些網絡售書平台和直播的KOL、大V們為了吸引用戶,增加流量,折扣競爭手法比傳統電商更加凌厲,常常以」全網最低價」作為噱頭,致使線上銷售折扣不斷降低。
 
《產業報告》援引的數據分析顯示,2021年網店渠道折扣力度進一步加大,頁面折扣為5.8折。短視頻電商的折扣則低至3.9折,與實體店渠道的折扣差愈加明顯。
 
2021年9月27日,頭部主播劉媛媛開啟了億元圖書直播專場,活動預告準備了50萬冊破價到10元以下,10萬冊1元書,爆款書突破了雙十一價格,還號稱本次直播叫來了中國出版社的半壁江山。
 
《產業報告》寫道,「這場直播刷新了圖書銷售的折扣底線,也刷新了讀者對圖書折扣期望的'新高度'。」但《產業報告》也指出,讀者線上消費習慣不可逆轉地強化,書店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種變化,任何抱著疫情后讀者還會大量返回到線下下單購書」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產業報告》建議,可以隨時觸達用戶的私域流量運營對於實體書店未來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將私域流量和直播帶貨相結合,可以大大提升消費的轉化率。北京一家小眾書店人文考古書店曾瀕於倒閉,直到2013年書店新開的網店逐漸有了收入,實體書店才絕處逢生。現在,這個小眾書店每年500萬的收入有將近200萬來自網店的銷售。

《產業報告》指出,做細分領域的分眾、甚至小眾市場,以差異化競爭,最大限度地避開新書的價格之戰,實體書店或許可從中發掘和開拓新的市場機會。
 
發放實體書店專用購書券
 
《調查報告》指出,2020年,42.15%的受訪書店表示享受到政府資金支持,2021年則有33%享受到,2022年上半年這一數字降到29.07%。享受到政府資金支持的項目較多的是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和房租減免,享受到金融支持佔比的不到1%。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建議,繼續對實體書店進行政策扶持。
 
現行的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免稅優惠政策將於2023年12月31日到期,《調查報告》建議主管部門繼續向稅務部門申請延續實體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免交增值稅政策。2022年世界讀書日」期間,鄭州市發放價值200萬元的圖書消費券被3秒搶光。《調查報告》建議,檢查督促各地發放實體書店專用購書券,探討發放全國性購書券可能性。
 
《調查報告》還建議,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能夠積極幫助企業協調金融機構,爭取金融信貸機構能夠為實體書店和發行企業提供低息、免息、貼息等優惠政策,並提供方便、快捷、簡化的申請程序,以助企業渡過難關。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