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調研顯示:在中國 小學生人均年閱讀量為14.3本是成年人的三倍
發佈日期:05/01/2023
消息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方都市報針對多個城市小學階段兒童閱讀情況展開問卷調研。結果顯示:2022年全年,被調研小學生人均閱讀課外紙質書14.3本;每月進行至少一次親子共讀的小學生家庭佔比達到73.5%;86.9%的小學生及家長會參考權威機構、老師等推薦的優質書單購買圖書。

此次調研對象為一到六年級城市兒童及其家長,共回收近兩千份有效問卷,覆蓋北京、上海、成都、鄭州等11座城市。從調研結果來看,小學生人均年閱讀量約為成年人的3倍——小學生2022年人均閱讀量為14.3本,而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6本,僅相當於小學生年閱讀量的1/3左右。
 
調研結果顯示,小學生人均年閱讀量約為成年人的3倍。 從閱讀習慣來看,25.3%的小學生有每天閱讀課外書的習慣,每週閱讀5小時以上的小學生占到總體的67.0%。出於保護視力、提升專注力等訴求,小學生在課外閱讀紙質書的比例大大高於電子書,紙質書、電子書閱讀比例約為9:1。
 
好的閱讀習慣必然能給讀者帶來潤物無聲的積極反饋。指尖在紙上來回摩挲間不僅能收穫知識,往往還有益於豐富內心,提升愉悅感。在此次調研中,從閱讀收穫來看,就有83.2%的被調研人群表示通過閱讀「拓展知識」。認為通過閱讀在「提升語文素養」「課外生活更豐富有趣」「養成熱愛閱讀的習慣」「提高理解能力、專注力等能力」等方面有積極作用的人群也都超過半數。
 
超八成受訪者表示通過閱讀拓展了知識。事實上,閱讀有益學生智力發育和身心健康,這已是經過大量科學研究證明的事實。例如美國埃默里大學2013年的一項研究,通過對比閱讀前後學生腦部fMRI掃描結果發現,閱讀後學生大腦中關於語言的部分聯繫加強了,並且大腦中感官運動區的活躍程度也有所提高;2014年日本東北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孩子放學後在家閱讀學習的時間越長,他的言語智力(VIQ)就越高;美國知名教育公司「Renaissance Learning」2019年對全美870萬名兒童追踪調查後出具的《2019美國學生閱讀報告》顯示,每日閱讀時間超過30分鐘以上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測試成績明顯高於閱讀時間更少的學生。
 
此次調研結果同時顯示,親子共讀成為家長普遍重視的培養閱讀習慣、增進親子溝通的方式。33.6%的家庭每週都會進行親子共讀,73.5%的家庭每月至少進行一次親子共讀;低年級兒童家庭當中有親子共讀習慣的家庭佔比明顯高於中高年級。
 
調研還發現,小學生及家長普遍對能夠解決「讀什麼」的書單有需求,被調研者中的86.9%會參考權威機構、老師等推薦的優質書單購買圖書。
 
實際上,通過開書單引導學生讀好書、讀經典,已經成為教育界的普遍做法。例如教育部2020年發布的《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統籌考慮了中小學生閱讀時間、閱讀特點和閱讀數量,遴選出適合小學階段兒童心智發展水平、認知理解能力和閱讀特點的圖書共110本,分為人文社科、文學、自然科學和藝術四類,平均每個年級9.2本。除此之外,不少學校及其它文化教育機構等也曾針對小學生推出各類閱讀書單。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