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中國地方兩會代表委員熱議印包紙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發佈日期:10/02/2023
消息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全國各地陸續進入「兩會時間」。無論是省級兩會還是市縣級兩會,印刷包裝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都是高頻詞彙。為此,記者聚焦地方兩會代表委員們所關注的熱點議題,對部分代表委員進行了訪談,聽聽代表委員們發出的有關印刷包裝造紙業的「兩會好聲音」。

創新:技術研發上下功夫

在今年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和「發展」成為高頻詞。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成績、引領性的部署,讓代表委員們為之振奮,紛紛暢談創新給行業發展、企業壯大帶來的變化。

「我們感覺到企業的發展要立足於產品的升級換代,加快基礎性創新,注重從0到1的創新。」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銀金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閆銀鳳告訴記者,只有從產品製造到產品創造的創新,才能助力企業實現真正的高質量發展。

閆銀鳳談到的產品創造,在河南銀金達其實早已實踐過。2021年12月,這家以包裝新材料為「主力」的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就已牽頭建設河南省先進膜材料產業研究院,圍繞功能包裝膜材料、光電功能膜材料、特種膜材料及製造裝備國產化方向,開展技術攻關。

由此,閆銀鳳也建議,國家可以在基礎性研究上下功夫。「基礎研究領域往往是難點、卡點和堵點,是從0到1的內容。我們國家的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是2.44%,而發達國家的研發投入基本占到GDP比重的12%—15%。所以一定要重視研發投入,著力解決科技創新路上的難點、卡點、堵點問題。」

同樣提出創新驅動是必由之路的,還有黑龍江省人大代表、牡丹江恆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週再利。他告訴記者,創新驅動和產業數字化一定會是未來現代化企業發展必須要走的兩條路。

「恆豐始終堅持創新驅動,成功開發出中國第一張高透氣度捲菸紙、第一張硬成形紙、第一張LIP捲菸紙等產品,並成功替代進口;是黑龍江省第一家完成國企改制企業,也是造紙行業第一家通過雙高認證的上市企業;是捲菸配套用紙行業首家國際貿易破冰企業,在國內市場佔有率穩居30%左右的同時,國際市場佔有率逐年增加……」週再利以近20多年恆豐紙業不斷加強科技、管理、機制、市場等系列創新所取得的成績向記者講述道,只有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才能贏得發展主動,塑造競爭新優勢,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以印刷包裝機械聞名的江蘇省鹽城市東台市富安鎮,其以「一台機」的創新,不斷擴大印刷包裝機械產業貢獻力和影響力。江蘇省鹽城市東台市人大代表,富安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任高高告訴記者,富安鎮錨定印刷包裝機械全產業鏈各環節的創新,進一步做大印後產業、突破印中產業、拓展印前產業,形成形態相融、功能互補的「葡萄串效應」,實現從覆膜機、模切機到製盒機、噴碼機再到分切機、檢品機等12個印包一體化設備製造「大滿貫」。

低碳:綠色化發展是主線

隨著生態環保、綠色低碳等在各地兩會議題中所佔的分量越來越重,不少代表委員將目光投向行業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很多新想法。

「隨著限塑令的實施及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入人心,提供低碳環保產品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選擇。」週再利說,要緊密結合綠色技術研發與市場需求,推進「以紙代塑」。當前,恆豐紙業正積極加強碳足跡分析,強化「以紙代塑」產品創新及纖維原料研究,進一步推動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閆銀鳳看來,企業要把綠色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和國家的戰略同頻共振。「綠色發展、環境保護、生態文明是國家的發展戰略。順應國家發展趨勢的事情,我們要堅定信心去做。」閆銀鳳說,「銀金達將目光聚焦新材料,在研發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資金,攻克了一批制約國產新型包裝材料發展的技術難題,最終自主研發的新材料憑藉其安全、環保、可循環使用等特點,成為國家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之一,並取得了自主知識產權。」

閆銀鳳說,銀金達通過綠色創新完成了結構調整,實現了企業轉型升級的華麗轉身,形成從原料—制膜—彩印「三位一體」的完整產業鏈企業,未來將為更多中國企業提供綠色、高品質、低成本的包裝材料。

作為江蘇鹽城市的「南大門」,富安鎮也是緊扣「奮進綠色現代化,勇當沿海排頭兵」戰略定位,迅速成長為華東地區智能印機生產集聚地。任高高向記者介紹,今年富安鎮將在綠色轉型升級上下功夫,精準做好「智創革新」「技改促新」「盤活出新」三篇文章,下大氣力推進「智改數轉」。

傳承:讓印刷非遺歷久彌新

在今年1月江蘇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南京代表團全體會議上,江蘇省人大代表、金陵刻經處高級刻字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鄧清之現場展示起了雕刻的兔年生肖「福」字,吸引了與會人員的目光。傳統雕版印刷技藝,在地方兩會上大放異彩。

「這是我的師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馬萌青雕刻的,我希望能將中國雕版印刷技藝更好地傳承與傳播,這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鄧清之告訴記者,江蘇是文化強省,是非遺傳承的大省,非遺作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更適合產生文化精品。作為新代表,要繼續做好非遺傳承,把非遺介紹給廣大的群眾,也做好紐帶,讓黨和政府聽到傳承人的願望和需求。

鄧清之介紹,金陵刻經印刷技藝是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早在2009年就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金陵刻經印刷技藝第七代傳承人,她堅守傳承30多年,刻下了400多塊經版,20餘萬字經文,不僅將書法、繪畫、雕版工藝相結合,還在傳承技藝的同時尋求技藝的創新與突破。「在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以外,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在群眾中傳播我們的技藝,讓我現在從事的非遺工作發揮應有的價值。」

加速推進中國印刷博物館廣陵分館建設則是江蘇揚州發揮文化資源優勢的重要項目。江蘇省揚州市政協委員、揚州運河文投集團總經理朱宏兵表示,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是中國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建成後的中國印刷博物館廣陵分館除重點建設雕版印刷活態展示線外,還將著力打造歷史溯源及實物展示館等板塊,讓觀眾真正能聽、能看、能動和能感,實現與雕版印刷技藝的「面對面」。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