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2023年1—8月廣東經濟運行簡況
發佈日期:03/10/2023
消息來源:廣東省統計局

18月,廣東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全省經濟發展持續穩定恢復,主要指標當月增速恢復向好。

一、工業生產穩步回升,重點行業穩定增長

18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0萬億,同比增長2.9%,增速比17月提高0.3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升。分行業門類看,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2%,採礦業下降0.5%。分行業大類看,全省在產工業行業大類增長面59.0%,比17月提高2.6個百分點,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10.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18.9%,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3.7%,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8.1%,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7.8%,汽車製造業增長7.8%。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光電子器件、太陽能電池產品產量分別增長99.2%29.8%12.2%12.2% 8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增速比上月提高0.4個百分點。

二、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工業投資增速加快

18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分領域看,工業投資增長22.9%,增速比17月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採礦業投資增長80.5%;製造業投資增長19.4%,增速加快1.1個百分點。新動能投資增速良好。高技術製造業、先進位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1.7%19.3%。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4%,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30.8%,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58.5%,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2.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8.1%,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5.5%

三、市場銷售穩定恢復,新消費模式持續活躍

18月,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0萬億,同比增長5.7%。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1.2%。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增長3.6%,餐飲收入增長25.2%。分商品類型看,限額以上單位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4.8%,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8.0%,通訊器材類增長13.8%,傢俱類增長5.6%。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路實現商品零售額增長15.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比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增速快14.1個百分點,拉動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增長4.8個百分點。8月,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增速比上月提升0.2個百分點。

四、貨運增速小幅加快,客運保持快速增長

18月,全省貨運量同比增長4.1%,增速比17月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鐵路、民航貨運量分別增長4.4%9.4%。貨物周轉量增長4.7%。港口貨物輸送量增長8.9%,集裝箱輸送量增長0.6%。客運量增長66.8%,其中,鐵路、水路、民航客運量分別增長92.4%286.7%112.0%。旅客周轉量增長98.3%,其中,鐵路、水路和民航分別增長82.8%339.6%121.4%8月,全省貨運量、客運量分別增長6.8%63.8%,增速比上月分別加快2.5個、1.8個百分點。

五、居民消費價格總體穩定,工業生產者價格當月降幅收窄

18月,全省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6%,漲幅與17月持平。8月當月,全省CPI由跌轉升,上漲0.4%,漲幅比上月提高0.6個百分點。18月,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下降2.1%8月,全省PPIIPI分別下降1.4%2.7%,降幅分別比上月收窄0.5個、0.7個百分點。

附註:

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均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規模以上工業的統計範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由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範圍每年發生變化,為保證本年數據與上年可比,計算產品產量等各項指標同比增長速度所採用的同期數與本期的企業統計範圍盡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佈的數據存在口徑差異。 主要原因:一是統計單位範圍發生變化。 每年有部分企業達到規模納入調查範圍,也有部分企業因規模變小退出調查範圍,還有新建投產企業、破產、註(吊)銷企業等影響。二是部分企業集團(公司)產品產量數據存在跨地區重複統計現象,根據專項調查對企業集團(公司)跨地區重複產量進行了剔重。

2.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範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以上的固定資產項目投資及所有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

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範圍是從事商品零售活動或提供餐飲服務的法人企業、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戶。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由於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範圍每年發生變化,為保證本年數據與上年可比,計算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等各項指標同比增長速度所採用的同期數與本期的企業(單位)統計範圍相一致,和上年公佈的數據存在口徑差異。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業(單位)達到限額標準納入調查範圍,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單位)因規模變小達不到限額標準退出調查範圍,還有新開業企業、破產、注(吊)銷企業(單位)的影響。

4.旅客(貨物)運輸:鐵路、民航、管道運輸量來源於境內各鐵路、民航和管道運輸企業; 公路和水路運輸量來源於省交通運輸廳統計調查數據。 港口:來源於省交通運輸廳聯網直報港口企業。居民消費價格、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

5.部分數據因四捨五入,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