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箱板紙產業正從新冠疫情後長期低迷的泥潭中緩慢復甦。根據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2025年第三季箱板紙報告,該行業已經度過了需求疲軟、開工率低迷的至暗時刻,標誌著「去庫存週期已經結束」。 報告合著者、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李欣楠指出,過去兩年行業面臨的困境源於疫情期間的過度訂購:“在新冠疫情期間,每個人都在大量訂購產品,所有產品製造商也在大量訂購包裝材料。”這種非理性繁榮導致“每個人都有大量的紙質包裝庫存”,隨後企業為了“削減資產負債表的壓力”而努力價格降低了8%。
雖然需求下滑最嚴重的時期已經過去,但復甦將是溫和而漸進的。報告預計,到2027年,箱板紙需求將以0.53%的「溫和」複合年增長率(CAGR)反彈。隨著市場開始緩慢攀升,預計到2026年中後期,產能開工率將從目前的80%左右升至92%左右,這得益於電子商務銷售量的復甦以及即將到來的美國假日季促銷活動對OCC(舊瓦楞紙箱)價格的推動。報告認為,由於“相對穩定的需求基本面和嚴格的供應側管理”,箱板紙價格預計將保持穩定,並在2026年上半年實現彈性。
貿易政策引發「關稅風暴」:重塑纖維成本與全球供應鏈 正當產業期待復甦之際,貿易政策和關稅影響為供應鏈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和成本壓力。美國在應對尚未解決的貿易緊張局勢的同時,2025年第三季GDP也跌至負值,這使得即將到來的關稅可能導致紙漿和紙製品的供應鏈發生重大轉變。 李欣楠表示,關稅稅率從零到15%不等,將導致「價格和成本總體上漲」,從而引發通貨膨脹。這對於紙漿和造紙產業的影響取決於工廠的纖維來源。例如:
加拿大:根據《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加拿大進口的針葉木漿免關稅,市場影響較小。
巴西:美國進口量大的巴西闊葉木漿面臨10%的關稅,而其他巴西產品則可免徵50%的關稅。
歐洲:美國從歐洲進口的紙漿和一些紙製品則需繳納15%的關稅。
李欣楠警告:“如果我們仍然購買,數量可能會減少,比如說歐洲紙漿,當然還有巴西紙漿,那麼北美的生產商將支付更高的價格。”
從全球競爭格局來看,關稅驅動的成本上漲正迫使紙廠嚴格控製成本,並收緊利潤率。南美洲因其最低的紙漿生產成本(與競爭對手存在每噸100到150美元的顯著差價)而更有可能從當前的經濟狀況中受益。相反,歐洲生產商則面臨15%的關稅以及歐盟《森林砍伐條例》(EUDR)帶來的巨大監管和合規成本,「市場肯定更加動盪」。
儘管關稅對全球貿易總量的影響被視為“零和博弈”,只會改變貿易模式,但對於國內生產商而言,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膨壓力是實實在在的。
巨頭「斷臂求生」:削減過剩產能以因應市場挑戰 報告指出,業界已開始做出反應,多家紙廠正在採取措施,使生產與當前市場動態保持一致,即使這意味著短期內工廠關閉迫在眉睫。李欣楠表示:“我們看到一些生產商開始停工甚至永久關閉其工廠,但我們認為這還不是結束。這正是我們在疲軟環境下預期他們會採取的行動。” 格雷夫公司於6月關閉了位於洛杉磯的西海岸造紙廠,作為「優化工作」的一部分。此次關閉導致5萬噸塗佈再生紙板產能和2.2萬噸未塗佈再生紙板產能損失。此外,格雷夫還在2025年初關閉了喬治亞州的一家再生紙板生產線和馬薩諸塞州的一家未塗佈再生紙板廠。
史墨菲維實洛克公司今年5月宣布關閉四家工廠,作為「精簡分散化」舉措的一部分。此次關閉導致該公司的箱板紙和塗佈回收紙板產能減少了50多萬噸。
國際紙業於8月宣布,將暫停其位於喬治亞州薩凡納和賴斯伯勒的箱板紙廠和木材及鋸木廠的運營,導致該公司產能減少了43萬噸。
透過這些調整,預計產量將以2.82%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復甦,工廠和加工商將進行庫存補充。雖然瓦楞紙生產的實際軌跡可能與模型預測有所不同,但這些調整旨在支援逐步補充庫存並重新投資於營運效率,為提升定價能力奠定基礎。
報告總結,儘管美國企業可能因關稅保護而獲得短期投資收益,但長期來看,關稅對國家貿易關係的潛在損害可能會損害出口市場。因此,紙廠應維持產能紀律,重新評估採購策略,以降低貿易相關風險,並加強國內供應鏈,以因應未來的不利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