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中國出版機構數碼化轉型過程中的人才培養
發佈日期:13/08/2024
消息來源:機械工業出版社

近年來,出版業的數碼化轉型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出版機構,對於產業數碼化和數碼產業化的理解和實踐思路越來越清晰。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出版機構始終面臨著人才需求跟不上轉型需要的問題。出版機構數碼化轉型過程中的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系統思考、系統建設。

出版業深入推進數碼化轉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深刻洞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牢牢把握全球信息化發展與數碼化轉型的重大歷史機遇,高度重視、全面布局、統籌推進網絡強國、數碼中國建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發展數碼經濟,推進數碼產業化和產業數碼化,推動數碼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數碼化發展,建設數碼中國。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覆興的宏偉藍圖,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特別是高度重視信息化數碼化發展,就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碼中國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一系列新部署。

出版業既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陣地,又是推動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主體。積極落實國家戰略部署,提升數碼化發展水平,是出版業「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方向。《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提出,到「十四五」末期,產業數碼化水平邁上新台階。出版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能力明顯增強,數碼技術賦能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內容生產傳播數碼化水平顯著提升,數碼出版、按需印刷等新業態新模式更加多元,精品供給更加豐富,數碼化營收佔比持續提高,行業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出版機構將數碼化轉型擺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強基建,定策略,建機制,找路徑,抓重點,紛紛加快數碼化轉型的實踐進程。

出版機構數碼化轉型路徑及人才工作挑戰

出版機構在推進數碼化轉型的實踐中,根據自身實際有著不同的路徑選擇。隨著實踐探索的不斷深入,以及對數碼化轉型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出版機構對於產業數碼化和數碼產業化的理解和實踐思路越來越清晰。

一方面,以數碼化賦能傳統產業,全力構建全媒體生態,加快推動融合發展,積極推動在資源、經營、平台等全價值鏈、全方位的數碼化轉型;另一方面,將數碼出版轉向產業發展,將其提升到未來支撐出版機構發展的重要力量的位置,逐步實現從1.0(把紙變成電)向2.0(紙電同步,內容資源數碼化、知識化,表現形式多元化、視頻化,生產流程智能化)、3.0(知識服務深度挖掘,智能化、數據化、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甚至更高階段的邁進。

在這一過程中,出版機構在應對諸多挑戰的同時,還面臨著人才缺乏、人才結構有待優化、人才培養機制有待創新等諸多人才工作方面的挑戰。

數碼化轉型過程中的人才培養建議

出版機構在數碼化轉型過程中的人才培養,不是簡單地不惜高薪招聘人才,也不是單純地對從事數碼業務的人員開展培訓,而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就像出版機構對數碼化轉型的認識和路徑選擇一樣,是一個逐步摸索、逐步深入、逐步清晰的過程。出版機構的數碼化轉型,不是成立一個數碼業務部門,也不是把內容資源進行數碼化加工那麽簡單,而是一個擁抱數碼化、賦能產業發展的過程,是一個產業數碼化和數碼產業化的過程。因此,人才培養也應著眼於全局、立足於長遠,從人才引進、人才開發、人才培養、人才環境、人才理念等方面形成系統的人才培養工作機制。

一方面是對現有人才加大培訓力度,使其了解數碼技術和新媒體技術在出版傳播方面的影響和應用,提高全員建立互聯網思維、融媒體思維、數據思維的意識;同時,圍繞出版機構數碼化轉型的路徑選擇,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業務技能培訓,比如新媒體運營、短視頻制作、直播實操等專題培訓,不斷提升現有人才對數碼化、融媒體的認識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引進人才力度,從互聯網企業、廣播電視媒體、視頻直播平台等渠道引進具有數碼化產品研發、制作、運營能力的高端人才,彌補現有人才隊伍的不足。打造適應出版機構數碼化轉型的覆合型和專才型人才隊伍。

數碼素養,指從事數碼化工作的素養。有同行總結其至少包括:數據素養、技術素養和媒介素養。出版機構在數碼化轉型過程中,加強對人才的數碼素養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出版傳播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當下,數碼素養越來越成為出版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忽視或者漠視出版素養的培養。數碼化、融媒體是工具、是途徑、是手段,行業的進步離不開技術、工具的進步,或者說,技術和工具的進步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只懂數碼技術、不懂出版規律,只有數碼素養、缺乏出版素養,是做不好出版的。對出版使命、出版價值、出版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才是實現高質量出版的根本。在加強人才數碼素養培養的同時,也要注意對引進的數碼技術人員、新媒體人員加強出版素養的培養。不懂出版規律,就數碼化而數碼化的出版,是難以實現有效賦能的。缺乏文化使命和出版價值認同,再高的數碼素養,也難以擔負起新時代的出版使命。

「練三年拳,不如打一年架。」業務技能培訓,是數碼化轉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功課。在業務培訓的過程中,突出實戰訓練,以具體工作項目作為引導,加強實訓實戰的培養,是促進人才快速成長成才的有效方式。比如,在短視頻制作培訓中,不僅安排相關策劃要點、製作軟件、配音配樂、技術技巧等方面的幹貨講解;同時,安排製作完成短視頻的實操任務,並講評交流。再比如,在出版機構數碼化轉型過程中,可將「數碼化手冊」開發作為試點項目,選取相關人員組成柔性工作小組,通過項目的研究、落地,引導項目組成員提升數碼素養和實操經驗。

符合出版機構數碼化轉型需要的領軍人才,一定是覆合型人才,是通過長期培養和大量實踐成長起來的人才,是稀缺人才。待遇留人、事業留人、平台留人,是人才工作應該予以考慮的配套政策。同時,文化和氛圍建設,也是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方面。文化是土壤,有什麽樣的文化,就能培育出什麽樣的人才。文化是旗幟,有什麽樣的文化,就能形成什麽樣的導向。文化是力量,引導人、激勵人,也凝聚人、留住人。比如,加強學習型組織建設,組織開展科技講座、研究論壇、實踐交流等活動,培育和營造「崇尚科學、注重實踐」「緊跟前沿、置身市場」的理念和氛圍。同時,在學習內容方面,增加有關互聯網思維、數碼及融媒體技術、新媒體新渠道、典型平台及典型案例等相關模塊。比如,在編輯技能競賽的內容設置上,增加新思維新技能的內容;在表彰獎勵的獎項設置上,增加視頻能手獎、直播團隊獎、新媒體項目獎等數碼產品、數碼技術、數碼崗位的獎項。這樣一方面可以引導業務轉型、人才轉型,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出版機構數碼化轉型和融合發展的氛圍營造與培育。

要有用才之膽。人才不是天生的,既懂出版又懂數碼的複合型人才,更需要長期的實踐鍛煉才能成長起來。要敢於使用有潛質的年輕俊才,使他們盡快成才。給任務、壓擔子是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慧眼識人,更要放手用人。在用人的問題上,要克服謹小慎微、求全責備。同時,更要有容才之量。人才都是有思想、有主見的,人才都是有性格、有激情的,培養人才要有容才的雅量。要能理解人才、包容人才。同時,要有容錯機制,以更好地鼓勵人才勇於創新、敢於擔當。

在數碼化轉型過程中的人才培養,首先要基於出版機構數碼化轉型的路徑選擇;其次要形成系統的人才工作機制;最後,就是要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地總結優化,形成符合實際和規律的、適合自身發展特點和需要的方式方法。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